查看原文
其他

机器人会梦见禅吗?

小爱 NOWNESS现在 2022-05-10

🤖️

禅与爱、死亡和机器人


5月14日,《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二季上线网飞。这部在非动画迷中也口碑极高的现象级动画单元剧,两年后再次回归。虽然评价不及第一季,但至少还是用利落直白的冲击、精良的视觉和未解的谜题,继续拷问着我们的欲望和恐惧。

©️《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二季,2021

在这一季当中,获得普遍好评的第八集《溺水的巨人(The Drowned Giant)》,就以酷似旧世纪神话的背景,讲述了一个孤独沉默、带着神之光辉的巨人故事,惯常的三段式结构依托出色的旁白文本,塑造了神秘的科幻诗意,和第一季当中广受喜爱的《齐玛蓝(Zima Blue)》一样,用静谧而美丽的故事,一跃成为整季当中的独特存在。

所以,为什么我们喜欢在科幻故事里看到哲学和神学?——或者说,科幻与神圣/宿命类的宏大主题为什么可以相融,共同成了我们思考和解读世界的日常?

©️《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二季《溺水的巨人》



机器人,

你要灵魂做什么?

如果说人活着是为了确认灵魂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那么,虚拟人呢?

从工业机器诞生之日开始,我们就已经幻想这些非碳基生物有一天会成为人类的精神主宰了:1909 年,英国作家E.M.福斯特的科幻短篇《大机器停止(The Machine Stops)》,就已经描述了一个人类被机器控制甚至拜机器为神的极端工业化时代。

©️《守望者》,2009

©️《2001太空漫游》,1968

有哲学家认为,为了替代不可触摸的上帝,虚拟人被迫以伪神的身份在地球上活跃,制造它的人们以此给自己施以存在的警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机器人就像是瑞士精神科医生罗夏(H. Rorschach)在百年前编制的罗夏墨迹测验图纸,通过它让我们投射出另一层的自我。

不过,虚拟人自己或许并不甘心于此。就像在《齐玛蓝》里,人类无力创作出震撼自身的宇宙景象,于是对能实现这种巨幅奇观的艺术家齐玛有着偶像般的膜拜。然而创作给齐玛带来的反而是越来越多的内心空洞,让他自己对存在本源产生越来越强烈的欲求。

©️《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一季,2019

这种欲求与金钱、名气和地位无关。身为虚拟人,齐玛的意识愈发博大与空灵。在探寻的过程中他逐渐超越了作为虚拟人抑或人的局限,强化的外在让他得以从物质上挣脱束缚。他最终的自我拆解,完成于曾经孕育他意识的母体之内,再次感受到了最极简的愉悦,所以他才会说,“我对真相的探索终于结束了”。

身为这件伟大艺术品的观众,我们也同时服下了隐秘的药丸,伴随着与我们互通人性的宇宙同伴们一起完成了一次超越现实、激烈又回归原始的灵魂救赎。

©️《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一季,2019

作为与《爱死机》形式类似的动画单元剧,秉承了《黑客帝国》世界观和设定的动画《The Animatrix》,在近二十年前就曾引发业界喧嚣。其中引人印象深刻的一集,是日本动画名导川尻善昭创作的《虚拟程序(Program)》:精神觉醒后的女性在日本古代战场上展现出强大战斗力,化万马千军的敌兵为海量的代码碎片,然而,即使强悍如女版织田信长的她也需要面对随之而来的两难选择:做无知的奴隶,还是做真相的奴隶?

在已然数字化的月夜和叶间的簌簌声之中,这已经不是人生的终极疑问了,它变成了我们普通人每一天都要面对的难题。

©️《The Animatrix》,2003



以科学之名,

我们迷恋虚无


“时间会给你们答案,即使是598万年。”

Aniara》是诺贝尔奖得主Harry Mattinson在1956年完成的小说,同时也是电影《安尼亚拉号(Aniara)》的原著。这部小成本科幻作品,在释放出人类通过高科技逃离生存危机的欣喜之后,又一点点将其剥夺,最终把极低的生存希望拉长到了天文数字般的年限后才能达成——这时我们大概才会如梦初醒:所谓的时间,原来只不过是神用来把玩人类的道具罢了。

©️《星际穿越》,2014

©️《Aniara》,2018

只要加上些许的怀疑主义,浪漫的科幻电影就能秒变残酷的写实作品。然而,如果没有怀疑精神,我们还是人类吗?神性残存于体内的膨胀与自卑在人的身上展现无疑,我们即便能突进未知的遥远空间探索宇宙的彼方,也依然会为内心的方寸不定而永恒不安。

©️《守望者》,2009

©️《星球大战2》,1980

至于反乌托邦电影的代表《银翼杀手(Blade Runner)》,则进一步质疑了何为“人类”,以及何为“人的存在”。

男主角Deckard原本只是个每天面无表情、拿着KPI追杀复制人的杀手,类似“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从未在他的思考范围之内,直到他开始和那些个性鲜明的复制人以命互搏,他才突然发现,复制人们竟然活得比他更像人、更渴望生命。充满讽刺意味的是,这些更像人的复制人必须死在他的手中,必须放弃他们热烈渴求的生命。甚至就连那些ta们赖以生存、视为自己存在证据的记忆,都是假的、被植入的。

©️《银翼杀手》,1982

伴随着科幻电影史上的那句名台词,“我见过你们人类绝对无法置信的事物,我目睹了战船在猎户星座的端沿起火燃烧,我看着C射线在唐怀瑟之门附近的黑暗中闪耀,所有这些时刻,终将随时间消逝,一如雨中之泪……”,作为人类矛盾意识的载体,复制人被抹杀才是注定的命运。

永恒最终逝于下落的雨滴之中。梦醒的时间到了。

©️《银翼杀手》,1982



你想要什么

又在恐惧什么?


意义往往深埋于表象之下——除非两者能融合一体同时显形。

俄罗斯导演安德烈·塔科夫斯基因为被一场发生当年在苏联的核灾难触动,决心拍摄《潜行者(Сталкер)》,讲述因陨星坠落而荒芜的恐怖地带之中,一片据说“能满足人们潜意识里最深层的意愿和欲望”的、名叫“The Room”的囚室。这部电影堪称隐喻与诗意的集大成者,对潜意识进行探究的形式和手段都如谜语般难解,相比之下,科幻气质似乎并不强烈。

©️《潜行者》,1979

然而,随着推移的镜头一点点接近那传说中的“禁忌之地”,你终会发现,这片土地必然是不存在的:它盛满了灵魂,并同时如水般保持着无穷的变化。虽然被外界传为“恐怖之地”,然而它的神秘莫测依旧让潜行者们视之为圣地,甘愿承担朝圣般的苦难。

有时,解读对《潜行者》来说是无力的。仅仅是注视着大片的残垣断壁、雾气中的建筑、室内阴沉暗淡光线下的厚厚积水、尤其是透过片中的标志性镜头,注视着清澈水面下的圣母像和针管时,你就必然会对那些不可解心生敬意和感激——它们或许是人类困境的终极绝对领域之一。

©️《潜行者》,1979

另一位被称为魔幻现实主义大导、拍摄过声名显赫的《圣山》和《鼹鼠》的佐杜洛夫斯基,最有名的“作品”之一《沙丘(Dune)》因为某些原因并未完成。我们只能从纪录片《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Jodorowsky's Dune)》透露的些许分镜和美术设计当中,一窥佐杜洛夫斯基的野心:具有灵性和哲学性,对青年人的思想产生引导和启发,同时通过强大的视觉艺术,改变人们对于科幻电影的感观认知,通过双眼实现精神致幻——致幻,会是科幻的终极形态吗?

©️《佐杜洛夫斯基的沙丘》,2013

就像超现实主义一样,科幻类作品的创作自由,来源于它不受当今世界的束缚的叙事,它们天生就适合各种寓言、隐喻和幻想,赛博朋克、科技乐观主义、AI恐惧、机械癖、反乌托邦、克苏鲁神话、魔幻现实、太空歌剧,乃至古典玄幻,都可以成为它的受体。

©️ Predestination, 2014

说到这里,一些答案似乎也不言而喻。我们在科幻中寻找哲学与禅意,是因为我们需要寻找那个终极的、存在的证据:我们是谁,我们活在什么样的世界?爱情、死亡、机器人是什么?我们的未来会去往何处,我们还在渴望什么、好奇什么、恐惧什么?

要召唤一个魔鬼,你必须知道它的名字,想知道一些问题的回答,你就必须问出那个正确的问题,而科幻,正是我们带着整个人类的历史和疑惑,试探着向宇宙发出的那个微弱的问号。



🕙✉️🕙

 来聊 

 你最喜欢的人文/哲学类科幻是哪一部?



撰文/小爱

编辑/Svet

排版 /科科

NOWNESS



更多「科幻」相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